|
運河古都 生態聊城 |
|
中國雜志網 |
發布時間:2010/6/20 星期日 上午 10:14:33 |
瀏覽次數:11151 |
|
關鍵字:
|
“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”兩千多年前,山東的孔圣人就向全世界發出了這樣的邀請。今天熱情好客的聊城人民繼承發揚了這一光榮傳統,誠摯歡迎大家的到來。
如果說煙波浩淼的湖河、雄奇壯麗的建筑、深邃悠遠的傳說和精巧絕妙的特產是一個旅游勝地的迷人之處,那么聊城,這片古老而又生機勃發的土地絕對是您理想的選擇。六百多年前世界著名的旅行家馬可·波羅就曾千里迢迢到這里旅游,并在他的游記中寫下了當時聊城的熱鬧與繁華:沿途見有環墻之城村甚眾,商業茂盛,河上運輸有絲、香料及其他,巨賈貨物不少。這足以表明聊城的魅力所在。不僅如此,這片美麗的土地還曾把《水滸傳》里的眾多的梁山好漢吸引到這里,不必說武松打虎的景陽崗、斗殺西門慶的獅子樓、孫二娘開店的“十字坡”,就連梁山泊的大管家宋公明也曾親自上馬率領眾壯士來到過聊城。此外,中國歷史名著《金瓶梅》、《聊齋志異》和《老殘游記》也用大量的篇幅描寫了的這片土地。此外,聊城還是正宗東阿阿膠的原產地,是佛教梵唄音樂的發祥地。
聊城是一座碧波蕩漾的水之城,是一個與水結緣的地方,說起聊城,總也離不開一個水字。聊城水資源非常豐富,素有“南有西子,北有東昌”之稱的東昌湖,千頃湖水,清如許,明如鏡,煙波浩淼的碧水環繞著保存完好的古城。說起水城,我想大家一定會聯想到世界水城威尼斯,其實,早在威尼斯還是荒原一片的時候,聊城的運河里已經是帆檣林立了。蜿蜒的水巷,流動的清波和豐富的水景觀讓聊城成為遠近聞名的江北水城。
聊城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之城。聊城地處中原文化腹地,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。從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、大汶口文化、龍山文化至夏朝以后的歷朝歷代都在聊城留有遺跡。聊城有400多處文物古跡,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組8處:以《七步詩》享譽古今、位居建安七子之首的曹植之墓位于東阿縣魚山鎮之麓。
聊城還是一座舒適宜人的生態之城。說聊城是一個美麗的地方,是因為她不僅有古老的文化,厚重的歷史,而且還是一處風光秀麗、景色怡人的生態之城。公共綠地、廣場、道路綠化,城區綠化品位進一步提高,人居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,形成了綠水相映的水城園林綠化特色。因優良的生態環境,聊城榮獲“中國十大特色休閑城市”和“山東省適宜人居環境獎”稱號,生態聊城將成為綠色旅游的最佳選擇。
“一方水土一方人”,黃河哺育的農耕文明、黃河文化,與京杭大運河所滋養的商業文明、運河文化,在此交流碰撞,相生相濟,共同孕育了聊城質樸的民風和民俗,也涌現出了燦若群星的名人志士。據史料記載,僅明清兩個朝代,聊城就考中狀元3人,進士99人,舉人439人。一箭救萬生的魯仲連,妙語驚朝綱的宰相朱延禧,計出清乾定的名臣傅以漸,書苑甲群芳的狀元鄧鐘岳,藏書富四海的楊以增,都因學識和品德而代代相傳,影響深遠。還有“義學正”武訓,抗日名將張自忠,現代國畫大師李苦禪,國學泰斗季羨林,身殘志堅張海迪,干部楷模孔繁森等等,都是聊城人民的驕傲。
近年來,“江北水城·運河古都——生態聊城”的城市名片受到各地游客的普遍認可,聊城逐步形成了水城旅游、文化旅游、生態旅游等完備的旅游接待體系。在這里,看看高唐的國粹書畫、聽聽養心的梵唄音樂可以使您遠離現代生活的嘈雜,享受心靈的安寧。 說了這么多,其實,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聊城。那就是,這是一座活力與魅力兼具,古韻與今風并存的城市,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聊城,跟我一起去細細品味“江北水城·運河古都—— 生態聊城”獨特的風光和魅力。
|
|
來源: 年期 |
|
|
|
雜志目錄 |
|
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