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主編的話 |
|
中國雜志網 |
發布時間:2009/4/13 星期一 上午 10:57:11 |
瀏覽次數:10392 |
|
關鍵字:
|
在改革開放30年中,以與顯示屏密切相關的幾種家用電器的發展為例,可以看出在這段時間中我國顯示產業驚人的發展速度:
1970年代,國內已有了進口的20in彩電,每臺售價是2,000元,相比之下當時大學畢業生的工資只有約50元/月,即需要比三整年工資還要多的錢才能購買,所以只有由公家供給的高干才有福享受使用20in彩電。而現在,城市居民家中有幾臺彩電已很常見!不少家庭還購買了40in以上的平板彩電。而我國也已是年產約9,000萬臺彩電的世界彩電生產大國了;
當年只有在影視劇中才能見到的黑幫頭目手中拿的大哥大,現在已是人手一部的手機。我國的手機年產量已超過4億部;
記得1980年代初,為了讓學生有上機的機會,清華大學電子系曾籌資約80萬元購買了一臺相當于后來Z80水平的國產計算機,是多么貴不可攀啊!現在,電腦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了;當年珍貴的相機也已變成出游時人人都帶的數碼相機了。
隨著上述這類家電的迅速普及,我國顯示產業也蓬勃發展起來。反過來,從大生產流水線下來的國產廉價顯示屏也促進了這些家電的普及。我國已成為全球電視機、顯示器、手機等產品的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。回顧改革開放30年歷程,顯示產業的發展成績是驚人的,但是與國外顯示強國相比仍然是差距大,隱患多。
顯示專家們都說,自主開發OLED技術可以使我國在未來有可能與顯示技術強國平起平坐,并歡呼國內第一條OLED生產線的建成。其實OLED技術的核心是大面積電流控制型有源矩陣技術,相關專利技術都掌握在日本、韓國手中,對我國是絕對封鎖的,即使想購買一小塊這類基板做試驗都絕非易事。國內研究的還都只是屬于無源的OLED技術,即PM-OLED,在AM-OLED方面,我國基礎十分薄弱,如不掌握AM-OLED,我國在OLED領域的水平在世界排名上最多也只是二、三流角色。
我國還沒有第6代次以上TFT-LCD生產線,因而不能生產可經濟地切割40in電視屏或20in顯示器屏的基板;所以在大尺寸顯示屏的生產上沒有話語權。
雖然長虹和華顯高科即將批量生產40in~50inPDP屏,國內也有單位要上第7.5代或第8代TFT-LCD生產線,即使我們花大價錢建成了或引進了這些生產線,由于平板顯示技術發展更新很快,就在我們為將生產線的成品率提高到85% 需要3~5年爬坡之際,國外已可能建成了第10代~第12代TFT-LCD生產線,其切割效率更高,產品性能也會不斷地改善。如果國內企業不具備同時跟進的創新能力,便會重蹈過去不斷引進CRT生產線的覆轍:即以大價錢先引進一條在當時已相對落后的CRT生產線(先進的人家不給!),生產出在國內尚屬先進的產品,賣給國人賺錢,過了幾年,錢賺夠了,由于創新能力跟不上,產品也落伍了,于是用賺來的錢再從國外引進一條新一點的CRT生產線,再去賺國人的錢……,如此循環不息。
打破上述怪圈的唯一辦法是大力弘揚技術創新。可喜的是,經過這30年來的經驗教訓,國人和政府部門都已提高了對技術創新重要性的認識。
顯示產業一直是全球IT行業競爭的焦點,顯示產業也是我國的支柱型產業之一,據統計,目前我國IT行業40%以上的產值與顯示技術有關。顯示技術還應用于工業生產、軍事、醫療單位、公安系統乃至宇航事業等國民經濟、社會生活和軍事領域中,并起著重要作用,顯示技術已經成為現代人類社會生活的一項不可或缺的技術。
因此,在我國《信息產業科技發展"十一五"規劃綱要》中顯示技術已被確立為發展重點,平板顯示產業更是該規劃確立的要大力發展的核心基礎產業之一。
但是,無論是風光一時的CRT(顯像管),還是風頭正勁的LCD(液晶),我們似乎都還沒有真正掌握其核心技術。因此,要實現我國顯示產業的良性發展,就必須重視對創新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技術向創新產業的跨越。
政策方面,應對CRT時代的經驗給予及時總結,提出顯示產業以及國家信息產業的長遠戰略規劃;應制定國家級的產業發展政策方針,國家多個部委的政策應聯動起來,考慮整體性和連續性,對核心研發大力投入、集中支持。
資金方面,由于國內企業實力不夠,風險機制不健全,資本市場不完善,單靠一個企業不能進行相應的技術儲備。因此,國家應扶持有條件的企業進行關鍵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,使企業盡快擴大規模,從而真正實現自主創新技術的產業化,確立國際競爭優勢,增強國家的核心競爭力。
平板顯示產業是信息社會的基礎產業,平板顯示器材是信息產業的核心器件,因為將來電視、電腦、電信都要歸到平板顯示的麾下。20世紀之前,科學技術主要是解決人類肢體能力的延伸問題,有了計算機、網絡和平板顯示技術,人類進入了信息社會,現在要解決的是人類智力的延伸問題,所以平板顯示是一個戰略的產業。
其實平板顯示技術的大門才剛剛打開,其技術發展的空間非常廣闊,我國的平板顯示技術產業必將后來居上,前途光明。
|
|
來源: 年期 |
|
|
|
雜志目錄 |
|
 |
|
|
|